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六月麥浪飄香,經過了長達三個月的試驗,新壯態葉噴試驗終于順利落下帷幕,那么試驗效果究竟如何?讓我們來一一揭曉。
一、試驗基本情況
試驗地點: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同口鎮磁白村。
供試材料:“新壯態” 葉面肥, 以下簡稱“新壯態”。
試驗方案:試驗組以“新壯態”替代蕓苔素內酯, 其它常規藥肥方案不變,具體如下。
試驗組(/畝)
返青期(3月10號):新壯態100ml+殺菌劑+磷酸二氫鉀50g
拔節期(4月3號):新壯態100ml+殺菌劑+殺蟲劑+磷酸二氫鉀50g
灌漿初期(5月11號):新壯態100ml+殺菌劑+殺蟲劑+磷酸二氫鉀
對照組(/畝)
返青期(3月10號):新壯態100ml+殺菌劑+磷酸二氫鉀50g
拔節期(4月3號):蕓苔素內脂+殺菌劑+殺蟲劑+磷酸二氫鉀50g
灌漿初期(5月11號):50g殺菌劑+殺蟲劑+磷酸二氫鉀50g
(圖1 試驗地劃分情況)
二、試驗結果
1.小麥生長狀態
(圖2 拔節期小麥長勢對比)
通過圖2可以發現新壯態試驗組較于對照組, 拔節期的葉片顏色更為深綠, 長勢旺。
(圖3 灌漿期小麥長勢對比)
(圖4 灌漿期小麥麥穗對比)
通過圖3、圖4發現,灌漿期試驗組的植株整體長勢優于對照組,麥穗的長度明顯長于對照,籽粒更加飽滿。
(圖5 灌漿期小麥根系對比)
(圖6 灌漿期小麥根系對比)
圖5為試驗組和對照區各取20株小麥觀察根系,可以發現試驗組小麥的根系更加發達,圖6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所取20株中小麥中嚴重發病株(莖基腐病、紋枯病),試驗組僅有4株,而對照組嚴重發病株達到了7株。
(圖7 成熟期小麥長勢對比)
(圖8 成熟期小麥麥穗對比)
通過圖7仔細觀察兩邊麥田可以發現,左側對照組整體偏紅偏白,右側新壯態試驗組則金黃,這是因為左側對照組的赤霉病、莖基腐病發病株要多于試驗組;圖8中麥穗的成熟度、飽滿程度試驗組優于對照,還可以發現試驗組的莖稈要更粗一些。
2.小麥成穗結實情況
表1 小麥成穗結實情況
試驗組小麥無效麥穗數明顯低于對照,試驗組的成穗率為 99.14%,對照組的成穗率為97.99%,試驗組的小麥成穗情況優于對照組,同時試驗組每穗小麥的有效穗粒數為34.55粒/穗,對照組為30.48粒/穗,試驗組較對照組增加13.35%,麥穗更大。
3.小麥籽粒飽滿性情況
表2 小麥籽粒飽滿性情況
試驗組與對照組小麥的小麥千粒重分別為49.32g、47.61g,試驗組較對照組增加3.60%, 千粒重高表明小麥籽粒飽滿度好, 因此試驗組小麥籽粒飽滿性高于對照組, 是小麥增產的重要保證之一。
4.小麥產量
標準理論畝產量(kg/畝)=0.85×畝麥穗數×平均穗粒數×千粒重×10-6
表3 小麥產量情況
試驗組與對照組小麥標準理論畝產量分別為614.67kg/畝、539.31kg/畝,試驗組較對照組增產13.97%。
5.經濟效益分析
表4 小麥種植經濟效益分析
注:表中畝產收益中小麥單價以2.4元/kg計算。
(1)畝產收益:試驗組與對照組的畝產收益分別為1475.21元/畝、1294.34元/畝,畝產收益增加180.87元/畝,收益增幅13.97%。
(2)畝藥肥成本變化:試驗組每次“新壯態”成本為 15元/畝,整個生長期共施用3次,增加“新壯態”成本45元/畝,以“新壯態”替代蕓苔素內酯,減少蕓苔素內酯成本8元/畝,則共增加成本37元/畝。
(3)畝凈收益:試驗組小麥畝產收益為1475.21元/畝,共增加成本37元/畝,增加凈收益143.87元/畝。
三、試驗小結
1. 施用“新壯態”可促進植株生長。試驗組小麥拔節期、灌漿期的葉色更綠,莖稈更粗壯,長勢更旺盛,根系發達,成熟期籽粒更飽滿、成熟度更好。
2. 施用“新壯態”可提高小麥抗逆性,減少病害。相比對照小麥莖基腐病、紋枯病、赤霉病發病明顯減少。
3. 施用“新壯態”有助于提高小麥成穗率和有效穗粒數。試驗組的成穗率為99.14%,高于對照組1.15百分點,試驗組每穗小麥的有效穗粒數為 34.55粒/穗,較對照組增加13.35%,麥穗更大。
4. 施用“新壯態”有助于提高小麥籽粒飽滿性, 增加千粒重。試驗組的小麥千粒重分別較對照組增加3.60%。
5. 施用“新壯態”有助于提高小麥產量,增加種植收益。試驗組的小麥標準理論畝產量為614.67kg/畝,增產13.97%,增加凈收益143.87元/畝。
試驗證明,小麥生產過程中,“新壯態”可有效代替激素類產品,補充營養、增強長勢并提高小麥抗逆性。